<optgroup id="ulbgq"></optgroup>
<strong id="ulbgq"><output id="ulbgq"></output></strong>
<span id="ulbgq"></span><span id="ulbgq"><blockquote id="ulbgq"><nav id="ulbgq"></nav></blockquote></span>
  • <span id="ulbgq"><output id="ulbgq"><nav id="ulbgq"></nav></output></span>
  •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: 首 頁 › 正文

    瓊安膠園!中國第一個橡膠園

    時間:2021-07-22 10:11:56

      走入海南農墾博物館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——兩株依舊枝繁葉茂的百年膠樹,這是博物館于籌建之初,特意從被“達維”臺風毀壞的瓊安膠園里“請”來的。

      瓊安膠園,中國第一個民辦膠園。來到博物館的“赤子心”展廳,我們便可以見到瓊安膠園創辦者何麟書的畫像。那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,穿著粗布青衣,微微笑意,似乎想要向每位來訪者訴說瓊安膠園百年來所經歷的那些風風雨雨。

      百年時光悠悠流轉,整整一個世紀后,回望瓊安膠園滄桑曲折的歷史,先輩們披荊斬棘的崢嶸歲月,依然歷歷在目。

      迫于生計漂洋過海下南洋

      瓊安膠園的故事,得從畫像中的那位老人開始說起。

      那位老人名叫何麟書,生于1862年,祖籍瓊海朝陽鄉南盈村,家有兄弟三人,排行第三,鄉人稱其為“麟書三公”。因家境貧寒,少年時的何麟書僅讀過幾年私塾,但自幼聰穎過人,胸懷大志。

      何麟書的家鄉瀕臨萬泉河,地少人多,風災水災旱災連年不斷,因此離鄉背井、外出南洋謀生者甚多,多數人家均有人到南洋打工。1879年,17歲的何麟書因生活所迫,不得不惜別父兄妻女,也登上了遠赴南洋的帆船,一路顛簸到達馬來亞——從此,他的命運有了新的變化。

      最初,何麟書在餐館里當雜工,后經老鄉介紹,到一家外國財團經營的橡膠園里當割膠工。在那里,他平生第一次認識了橡膠,知道了橡膠的經濟價值。他為人誠實淳樸,辦事認真,很快就贏得了主人的賞識,被擢升為橡膠園管家、業務經理。在短短幾年間,何麟書便掌握了從橡膠育苗、栽培管理到割膠的技術。

      整天在膠林里穿梭的何麟書,有一天忽然萌生出一個想法,馬來亞的氣候、土壤與家鄉海南島十分相似,有朝一日,能否在海南那片貧窮的熱土上引種橡膠樹呢?

      有了這樣的想法,何麟書便有了追求。他深知,要辦實業,就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,否則就是一句空話。為了實現在海南種植橡膠的愿望,何麟書拼命工作,節衣縮食,而后又把辛苦賺來的錢投資到錫礦開采、創辦火柴廠等產業。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,他終于成為一位有一定資產的實業家。

      這時候的何麟書,回鄉創業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了。1904年,40多歲的何麟書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,滿腔熱忱地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,準備開始他的橡膠種植事業。

      胼手胝足一片癡心為橡膠

      一回到家鄉,何麟書就忙于著手膠園的選址工作。他不停地穿梭于藤蔓交織的莽莽林海,踏遍了瓊海的山山水水,終于選中了今瓊海市會山鎮三洲河一塊依山傍水的山坡種植橡膠,也就是后來的瓊安膠園。

      種植地點選好之后,何麟書雇請了一批黎、苗族同胞墾荒辟地。該地地處深山,樹蒼林茂,路長途遠,瘧疾猖獗,蚊蟲多、螞蟥多、野獸多,但何麟書并不退卻,知難而進。他常住在橡膠園里,邊統籌,邊勞作。在他的帶領下,終于墾出200多畝的膠園。

      1906年,何麟書耐心說服商界、企業界友人,集資5000大洋,辦起了中國第一家橡膠公司——“瓊安墾務有限公司”。從此,何麟書把后半生的精力全部傾注在拓展橡膠事業上,將自己的名字與瓊安膠園緊緊地聯系在一起。

      公司成立之后,何麟書請在馬來亞的友人將膠種托其侄子何達啟送至海南,然后帶領工人們辛勤地播種。但是,事與愿違,種子種下之后無一發芽,并且連續三年皆是如此。

      在當時的股份簿上,有這樣的記載:“本公司由何君麟書邀集股本,在樂會縣崇文鄉合口灣地方開辦,專為種植樹膠等業,起計由丙午年開班。初因外洋采買種子一連三年之種均無發,而轉種各業亦不起色,原集之股本伍仟元(大洋)盡歸烏有。”

      當時,大多數股東都紛紛表示不滿,并要求退股,有的甚至風言風語地說:“想在海南島種橡膠,真是異想天開!”

      面對著巨大的壓力,何麟書雖心急如焚,但卻沒有灰心喪氣,因為他一直堅信,海南島有這么好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,一定能種出橡膠來。

      為挽救膠園,何麟書把在??谑械臉s安旅店當掉,以其所得的資金退還瓊安公司各股東的股份。然后,他又四處奔走,再次集資,前后集得15200大洋,再種膠樹。

      他開始在前三次的失敗中總結教訓。經過分析,他認為問題可能出在種子上,便決定采取樹苗移植的方法代替種子繁殖。于是,他便火速重返馬來亞,不顧馬來亞的外國殖民當局不準膠苗出口的禁令,巧妙地從馬來亞運回5000株膠苗,經過精心培植,果然成活了3200多株。

      原產于南美巴西亞馬孫河流域原始森林的橡膠,終于被何麟書成功地引種到海南島。

      膠樹開割引發橡膠種植熱潮

      橡膠樹雖然順利栽種了,但是從種膠到開割要8~10年時間,每年的管理費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。為了解決這筆費用,何麟書采取多種經營的辦法,在膠園里種上了咖啡、木薯、麻、檳榔等多種植物,還養起了豬牛雞鴨等,用這些短期生長的植物和副業所得的收入,勉強維持膠園的管理費。在此期間,因為膠園沒有任何收益,其他股東紛紛退出,何麟書便將股本悉數買下,由股份制轉為獨資,使公司得以延續。

      管理膠園的日子異常辛苦,有一年,何麟書染上了重疾,高燒不退,服藥未見好轉。無奈,只好將他送回老家。那時,他已病情危篤,按風俗將他枕于正堂,作料理后事準備。然而,第三天拂曉,奇跡出現了,他高燒全消,竟從沉眠中蘇醒過來。

      何麟書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后,又重返山里,一心撲在他的橡膠事業上。

      值得慶幸的是,何麟書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。1915年,這是中國橡膠發展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日子——瓊安膠園經過長達近10年的磨難之后,首批橡膠樹終于開割了。當乳白色的膠汁從樹干汩汩流出時,鞭炮聲、歡呼聲,響徹山野。何麟書激動地說:“我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!”

      當瓊安橡膠園1915年正式投產的消息在海內外傳播開后,便引起了轟動。也激勵了不少有遠見的企業家回來投資,從此海南掀起開發種植橡膠的熱潮。

      當時的情形正像人們所說:“何氏之試驗成功,內地商人遂聞風興起。如那大之僑植公司、石壁市之南興公司、加賴園之茂興公司、鐵爐港之農發利公司,均先后向南洋購運種子回瓊種植,結果頗為良好。”

      至1934年,當時瓊崖實業局的調查,海南島的大小橡膠園共有94家。這些膠園大部分為華僑經營種植,面積達10574畝,共有膠樹246500株,當時可以采液的為187100株,為舊中國樹膠種植的最盛時代。

      主人病逝百年膠園歷滄桑

      1934年的一天,72歲的何麟書溘然離世,一代中國橡膠之父的傳奇人生就此謝幕。

      何麟書病逝之后,瓊安膠園可謂是飽經滄桑.

      抗戰期間,海南淪陷,瓊安膠園停產荒廢??箲饎倮?,何麟書的曾孫——“瓊安膠園”繼承人何子彬的母親王試花負責管理膠園。但因前方戰事吃緊,商船來瓊銳減,橡膠滯銷。膠園處于半開半閉狀態,磕磕絆絆直到解放。

      1983年4月7日,對何家后人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。何子彬率其親屬,進駐橡膠園。但是當他們踏進膠園時,看到的卻是一幅令人痛惜的敗落荒涼景象:膠園荒蕪,藤蔓纏繞,膠樹殘傷,雜草叢生。那些珍貴的“祖母樹”,由于掠奪性開割,滿樹遍布拳頭大小的瘤塊,傷痕累累!

      為了不辜負祖先遺留下來的產業,何子彬決定對橡膠園進行更新。從1984年春開始,采取逐年更新的辦法,至1992年,更新完畢,累計新種7070株,全部為馬研600號高產芽接樹。全面開割后,年產干膠10多噸。原來的“鼻祖”母樹,保留少量作為紀念。另外,還有66株,以換樹的形式,劃給毗鄰的國營東太農場。

      如今的瓊安膠園,在何氏子孫的努力下,已從衰老獲得蝶變為新生。膠園里依舊郁郁蔥蔥,那些百年老膠樹高大挺拔,表皮布滿褶皺,無言地訴說著海南橡膠的百年滄桑,見證著一位漂洋過海的老人對故鄉的深情。

      這位老人,為我國橡膠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,他的名字也和瓊安膠園一起,載入了我國橡膠事業的史冊。(文章摘自《故事墾博》)

   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,99久久韩国精品二区,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,色综合天天综合网无码